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  • 2025-05-21 20:35:47

第78届戛纳电影节进入第九天,影评人周单元获奖名单出炉。华语片《左撇子女孩》斩获“发行奖”。

以下为获奖名单:

影评人周大奖:《有用的鬼》林金伟

French Touch 评审团奖:《近乡记》德尼·奥马尔·皮恰耶夫

新星奖:《尼诺》波利娜·洛克

短片发现奖:《L’mina》兰达·马鲁菲

GAN Foundation 发行奖:《左撇子女孩》邹时擎

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SACD Award: 《无梦之城》吉列尔莫·加洛

CANAL+电视台短片奖:《Erogenesis》赞德拉·波佩斯库

以下为今日观影短评:

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《朝圣》(主竞赛单元)

导演:卡拉•西蒙

主演:特里斯坦·乌罗阿 / 何塞·安赫尔·艾力格 / 莎拉·卡萨斯诺瓦斯

秦婉评分:4/5

金熊奖得主卡拉•西蒙新作,这位女导演创作力爆棚,以日记体形式层层深入,女主角以疏离的状态试图融入自己的家族生活,缓缓揭开自己已逝父母遁居孤岛的往事,人物穿越的瞬间让两个时空交织在一起,好似张无忌重回冰火岛追忆父母冲破玄关打通经脉一样。

溯源便是一种朝圣,时代特性灌注在个体生存上。夫妻俩在海草中交缠的画面充满灵性。卡拉•西蒙将情感的流动与渗透,悄然传递给观者,犹如一场洗礼,无比舒服的观影体验。

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sky评分:4.5/5

何为“朝圣”?对Marina来说,追寻亲生父母的踪迹,不只是一次寻根之旅,更像是对自我认同的重新拼贴。她以日记为线索,穿行于家族长辈的回忆与沉默之间,在母亲留给她的日记和家族其他成员互相矛盾的交错叙述中,逐渐拼凑出支离破碎的父母经历。

当关于父母的记忆在亲属口中不断被涂抹与扭曲,Marina选择自己来扮演母亲,朗读她日记中残留的字句,尝试“重演”那些已不可考的过去。于是,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被有意识地打破,两个时空交织成一段幽微的情感迷宫。西蒙的温柔呢喃的影像语言,如潮水般在虚实之间徘徊。

海洋的景色如同主角心绪的隐喻,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暧昧的蓝色乡愁。而近乡情怯的踯躅、血缘关系的亲疏之感,也悄然浮现——她所寻找的,不只是某个“父母”的名字,而是如何在不完整的历史中,拼出一个可以安放自我的位置。

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《时光留声》(主竞赛单元)

导演:奥利弗·赫曼纽斯

主演:乔什·奥康纳 / 保罗·麦斯卡 / 莫莉·皮瑞斯

秦婉评分:1.5/5

非常平庸的制作和常规的手法,两个男主毫不来电,人家拍兄弟情电影让大家嗑男男cp,这片是让两位同志处得像普通哥们一样。即使有床戏,都没有任何缱绻爱恋的感觉,也是很罕见能把同志片拍这么无聊。麦斯卡与其接这么多好资源,不如去看看罗戈夫斯基怎么演同志的吧。

民间音乐虽然很动听,采集很有价值,但这方面并没有什么表达,更没怎么反哺到情感戏。

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《情感价值》(主竞赛单元)

导演:约阿希姆·提尔

主演:雷娜特·赖因斯夫 / 艾丽·范宁 / 斯特兰·斯卡斯加德

秦婉评分:3.5/5

约阿希姆·提尔新片,对提尔的期待拉得特别高,稍显失落,他的强项是处理幽微的情感,这回纳入的话题更多,文本结构更复杂,但从阶层上又显得不够普适,有时候发现,一旦涉及电影创作——虽然我很喜欢看各种创作上的自我剖析——但在很多人看来,好像整件事就脱离了普通观众一般。

由导演父亲为演员女儿量身定制的电影进入,这个未拍的“电影”与主人公的忧思、回忆并置,时刻在观众脑内构建,随着演员的变化,一种试验和对照在无形中进行,最终回到创作原点。而这只是影片表面的一层叙事,在内里是父亲与两个女儿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,俩女儿一个逃避一个包容,一直在彼此宽慰。将创伤的修复与和解,放置在一次电影创作之上,是它有趣的部分,即便是作为和解工具人出现的范宁的角色,也同样有复杂的情感。不过影片还是稍显冗长了,一直沉湎在一种情绪里,半夜看真的很疲惫。

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《后座》(一种关注单元)

导演:哈利·莱顿

主演:亚历山大·斯卡斯加德/哈利·米尔林

sky评分:3.5/5

我们看着长大的“哈利·波特”系列中的达力表哥——激情做受了(不是)!

影片围绕哈利·米尔林饰演的Colin展开,他在与Ray的关系中试图以BDSM为通道,寻找一种“既肉体也情感”的连接。他以为找到了灵魂伴侣,却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Ray痴迷的BDSM控制癖的游戏道具。导演并非运用各类BDSM和性交的场景来放大噱头、一味渲染情色来满足猎奇,而是在游戏的你来我往中,将其作为情感与沟通工具的语言和满足情欲的工具,呈现操纵与被控制的痛苦关系:Colin用它渴望靠近,Ray却用它维持控制。

这种错位的欲望结构将两人推入了一场隐秘的角力中:Colin半心甘情愿地屈服,内心却潜藏愤怒与不甘;Ray则在操控中获得快感,无意回应任何深层的亲密召唤。随着Colin的爆发与自我剖析,影片也从性转向情,从表演转向追问——当情感无法被回应时,肉体的亲密是否终究只是另一种自我消耗?

戛纳day9:难得有人把同志拍成哥们

《武装部队》(导演双周单元)

导演:阿林娜·戈洛娃 / 伊丽莎白·斯米特 / 西蒙·莫兹戈伊

sky评分:4/5

在乌克兰战争题材已然充斥银幕的当下,《武装部队》这部纪录片没有选择震耳欲聋的轰炸场面,而是以一组组定格镜头,静静捕捉战火来临前后的空气与沉默与生活日常。从村庄的居民到前线匆忙备战的士兵,每一个画面都像是被死亡擦肩而过的遗照——毫无煽情,却逼人凝视。

导演用极为考究的摄影调度创造出大音希声的力量:没有解说、没有血泪,只有风的走向、墙上的弹孔,以及人们逐渐养成的防御本能。相比许多用悲情诉求情绪共鸣的同类作品,这部片的冷静几乎是残忍的。它拒绝情绪化的同情,而是逼你直视战争在时间维度上的延展——不是爆炸的一瞬间,而是等待爆炸的每一天。

它所传达的不仅是战争的现实,更是一种观看战争的伦理姿态:当我们已经习惯于在屏幕前流泪时,它迫使我们学会沉默。而沉默,正是这场战争中最真实、也最难以承受的部分。

策划/秦婉

撰文/秦婉、Sky

免责声明:本内容来自普思网平台创作者或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,不代表普思网的观点和立场,若本文对您造成侵权请及时发送邮件至 law@pusitime.com ,一经核实平台将对本文作出处理。
实时热点